胡厚崑:“华为拿下5G时代”是夸张其辞

华为副董事长兼轮值CEO胡厚崑在接受FT中文网专访时表示,5G标准达成并不是你输我赢的过程,这不是两个公司之间或两个国家之间的竞争。

美国时间11月17日,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RAN1#87次会议关于5G短码方案讨论中,中国华为主导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获得认可,成为eMBB场景下控制信道编码的解决方案。
此次华为Polar码的竞争对手包括美国高通主推的LDPC以及法国主导的Turbo2.0编码。其中LDPC编码被采用为eMBB场景下数据信道编码的解决方案,与Polar码平分秋色。

Polar码的“胜利”,无疑会让主导者华为和中国通信企业在5G时代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毕竟通信技术标准一直是业内企业间的必争之地,而高通,就是开辟了通过专利收取许可费的商业模式后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霸主。

尽管华为对此官方措辞相对谨慎,还是不免引发了外界的误读。一时间,以“华为拿下5G时代”、“华为碾压高通”等为标题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对此,在日本东京举办的2016全球宽带移动论坛上,FT中文网专访了华为副董事长兼轮值CEO胡厚崑和华为无线业务线总裁杨超斌。对于外界的评价和误读,胡厚崑认为,谈及Polar码的意义应该回到技术的本质,“拿下5G时代绝对是一个夸张其辞的说法。5G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体系,polar码的选择不意味着哪个公司拿下5G时代,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误导。”

在论坛主讲会场的外侧,华为特意设置了庞大的展区,通过4.5G区域、5G区域以及来自全球的产业伙伴的展示区域,试图地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国际化水平和开放生态。

希望在未来以国际化形象示人的华为,自然不希望将Polar码的入选被解读为你输我赢的“战争”。在交流中,胡厚崑更愿意将5G标准达成的过程看作是一个形成共识的过程,而Polar码被大家共同选择为EMBB场景下的信道编码,也仅反映了大家对Polar码技术先进性的肯定。“(5G)标准达成的过程并不是个你输我赢的过程,这不是两个公司之间的竞争,也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竞争,谈民族自豪感就更没有必要了。”他强调道。

Polar码并非华为的原创技术,是由土耳其毕尔肯大学Erdal Arikan教授在2008年首次提出。据华为5G业务线总裁杨超斌介绍,华为在2009年就开始研究Polar码。从3GPP的角度看,对技术的评估要保证选择的技术可以满足未来的需求。首先,从技术的先进性上要保证网络性能达到最优,其次,这一编码技术要保证各个芯片产商,基站厂商,终端厂商能够系统地实现。这也是Polar码诞生不久却能赢得共识的原因之一。

与3G、4G相比,5G业务范围和应用场景更广,因而此次华为拿下的eMBB也不过是5G应用场景之一。3GPP定义的5G三大场景包括eMBB、mMTC和URLLC。其中,eMBB对应的是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对应的是大规模物联网业务,而URLLC对应的是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

据杨超斌介绍,对于剩下的mMTC和URLLC场景,具体会采用什么样的编码方式,现在还没有开始讨论。“一般情况下在3GPP里面对一些新的技术引入都是会经过大家详细的讨论评估达成共识以后才会在里面固化下来,这是3GPP工作的一种方式。这样能够保证在3GPP这个标准里面采用的技术是经过充分讨论的,可以避免以后商用过程中带来的风险。”

对于业界关心的5G商用化进程,杨超斌认为,5G的商用化离不开5G标准的确立。据他介绍,今年六月时3GPP就加速5G标准化进展达成一致。于2017年底,3GPP会发布5G标准的第一个版本。“如果3GPP在2017年年底能够完成第一个(5G标准)版本,这就意味着在2018年的时候,会有一些预商用的产品出现。”杨超斌估计,从标准到产品的上市需要有一定时间。“基于这么一个节奏来看,5G的(规模)商用时间很有可能会发生在2020年”,杨超斌补充道。

对于普通用户来讲,5G的到来并不仅仅意味着网速的提升。胡厚崑认为,5G给用户带来的变化可能会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里,他引用了中国移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跃在演讲中一句原话:“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4G改变生活就是我们个人的体验会被改善,5G是在改善个人体验的基础上改变各个垂直行业。”他进而解释道。在他看来,5G能够提供的海量连接,会让服务和消费行为都会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