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见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呼之欲出。近日,记者在灵璧县走访看到,在农业领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共生农业等“循环农业”模式已落到田间地头。

酷暑时节,安徽成达生物质新材料也进入生产旺季。 “现正进行原料储备,把收上来的小麦秸秆制成秸秆颗粒。 ”公司副总经理余可向记者介绍,该公司目前一年消化秸秆约6万吨。

那么,6万吨秸秆到底去了哪里?跟着余可的脚步,记者来到年产5万吨生物炭基肥生产线。 “秸秆造粒变成颗粒后,在无氧低温条件下进行炭化,变成秸秆炭粉。 ”余可说,这一炭化过程可最大程度把秸秆的营养成分保留下来。制成炭粉后,再添加氮磷钾等各种元素,变成各种炭基肥,肥料利用率会大大提高。

“普通肥料利用率大概在20%,炭基肥的利用率能达到40-50%。 ”余可介绍,秸秆炭基肥可谓“从田间来到田间去”,实现了农业生态绿色循环,有助于打造安全放心食品,尤其适用于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周边葡萄种植大户使用炭基肥后,都说葡萄口感明显改善。

除了秸秆以外,位于灵璧县的唯农集团绿飨园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园实现了更广范围的生态循环。该集团董事长朱士宇告诉记者,他们最初的主导产业就是蛋鸡养殖,年产蛋鸡30万只。然而,大量的鸡粪废弃物却成了最大难题。针对这一情况,该集团逐渐摸索出一种多功能大循环现代农业模式,即以规模化蛋鸡养殖为主导,以养殖粪污消纳即有机肥生产为关键节点,将养殖业、种植业有机结合,进行绿色标准化种植,实现养殖业、种植业、微生物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记者在现场看到,生态园里的蛋鸡养殖区内,均建立了标准化鸡舍,上线了自动清粪设备,鸡粪进入粪污处理区后,与农作物秸秆混拌堆肥,通过发酵、造粒包装等一系列程序,就生产出商品有机肥,直接送往蔬果基地。

目前,生态园年产有机肥1.5万吨,部分用于生态园自有种植基地,部分面向市场销售。企业也从原来单一的蛋鸡养殖发展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园。园区规划设计2000亩,核心景区占地500亩,目前已建成规模化养殖区100亩、200亩绿色蔬果种植基地、200亩花卉园林基地,以及年生产能力上万吨的有机肥料厂。 “在此基础上,生态园还开发了绿色蔬果采摘等农事体验项目,发展休闲农业。 ”朱士宇说,生态园已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沼气发电—有机肥料生产—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包装、连锁直销—花卉苗木种植—休闲农业观光”的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畜禽规模化养殖、有机肥生产开发、绿色农产品种植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四大产业。下一步,他们还计划将农事体验项目与农产品线上销售、农民公园休闲观光相融合,向加工业、销售业、旅游业延伸发展,最终达到三产联动、融合发展的目标。

“从田间来再到田间去”。我省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打造绿色循环产业。据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介绍,2018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总产值分别达到110亿元、65亿元。

来源: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