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王宅村:千年古村 崭新希望
如果说,一个村是一本书,那佛堂镇王宅村这本书,无疑是厚重的,历史色彩浓厚,现代气息馥郁。
9月10日下午,记者探访王宅村,在村干部和热心村民的“导游”下访古问今。
老樟树旁忆往昔
“过去的王宅村地广滩多,随着历史的变迁,时盛时衰,如今已变成高楼林立、方圆近1.5公里的大村庄。”王宅村原老年协会会长王和清告诉记者,过去由于茂密的树木严遮,走近村旁才知村庄巷陌深深,乡人攘攘。
王宅村位于义乌市南部,距佛堂镇1公里,全村现有农户820多户,1430多人。提起它,大多数到过王宅村的义乌人脑海里第一印象便是村庄四周小山岗上树木密立,东南有一条大路贯通佛堂、义亭等地。《金谷王氏宗谱》记载,明永乐四年(1406)义乌县丞陈纪撰记的谱序中称:“北宋熙宁元年(1068)先祖王驮太公以金华路教授致仕(退休)后,见胜婺之地距义乌县衙二十余里之古乌伤溪旁灵封宠厚,凤鸟所至名和溪,即就于斯傍辟山凿石,结庐于家,遂占籍焉,号曰‘凤栖’。后因世业穰盛,水扰基窄,再徏驮祖墓侧称金谷地,齐构七十二楼,取名‘新宅口’。至建炎(1127-1130)年间被兵焚毁。其二世祖王碧太公又迁徙今地王宅,古称燕窠村,又称金谷。”经岁月流逝,金谷王氏现已衍传三十四世,同宗同祖的王姓乡民分别居住在佛堂镇的王宅、王江、后力山、马村、旗杆脚,江东街道东上村,东阳市五仓塘,常山县王家村等地,总人口达万人之多,至今已有950多年的历史。
“村中有供乡民洗涤的东塘、下宅塘、长塘、大路塘、西塘沿、中心塘、后塘沿等。”王宅村村支书王青边走边说,不经意间走到了东塘角,当目光如一只小鸟落在路边树龄近三百年的香樟时,思绪翻开的却是村庄的往事。分布合理的池塘,像颗颗珍珠闪闪。池塘的魅力,有多少乡民的故事藏在柔柔的水波里,平静而润滑。
“以前村子里,需要两人合围的粗大马尾松树多达两百来棵,还有许多棵几百年树龄的古樟树,把整个村庄遮掩得严严实实。”王和清惋惜地说,因历史的种种变革,现仅存东塘角与西塘沿边这两棵近300年的香樟了。“你瞧,这棵老樟树也曾经历‘截肢’,现在依旧苍劲。”老人轻轻地用手抚摸树干,唯恐弄疼那份记忆。老树高大的身躯,屹立在村中,是路标,给人以指引;是使者,守望着村庄的安宁、百姓的幸福;是历史,年轮上记录着岁月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乡愁,沉淀着沧海桑田的记忆。
几百年来,老树听风看雨闻雪,不老、不寂寞,一棵棵小树犹如子孙承欢膝下,享受天伦,树边的门口塘已成为挚友,见证彼此,装着相互的故事,任日月星辰更替。
古韵古迹盼新生
“王宅村分为上半村和下半村,以中心塘街为界。”王和清介绍,旧时上半村房派有竹园、西占、里房、大份;下半村房派有小房、大房、四房。王宅古建筑,以《义乌县志》中有记载的王大宗祠最有名。另外,牌楼厅、花厅、官厅、新厅、开口厅、上雨台、下雨台、敦睦堂、五圣殿、九龙殿、文昌阁等古建,星罗棋布,各展风姿。
“一个村庄有两个雨台(古戏台)的,全义乌只有王宅村。虽然现在只剩下上雨台了,但前几年国庆节时,送戏下乡就是在上雨台演出的。”王和清娓娓道来的话语,含着疼惜、透着骄傲。仰望这座百年老戏台,方寸间曾唱尽人间悲欢离合,在旧物中听岁月无声,让人瞬间重回百年之间,恍若隔世。
义乌县王宅人民公社大会堂遗址是王宅村这本书中,浓墨重彩的一页。走进王宅工作委员会大院,青瓦灰墙上依稀可见“义乌县王宅人民公社”的大红字,不知道珍藏了多少故事与传说。据了解,王宅村一直以来都是乡政府所在地,建有学校、卫生院、供销社、信用社,一段时期内,王宅村成为全乡26个村的文化、金融、政治中心点。王宅,就像一位耄耋老人,端坐在岁月里,也许,保留在王宅村村民心里的更是一份温暖的情节,一份馨香的乡愁。
“村里树冠葱茏,民居紧依,出门时总能见到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树下塘边闲话家常,偶尔会和小辈们戏说村子的一些传奇趣事。”和王和清一样,这片土地寄托了每一个王宅人的青春与情怀,村民们纷纷表示,如今改造在即,大家都希望这座古村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