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采取方式恢复消费经济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news报道,中国恢复因新冠疫情而遭受打击的消费经济(consumption economy)。金融监管机构下调了关键利率。各银行开始更积极地为居民发放贷款,这项措施将提高中国公民的购买力。
按照统计数据,在过去两个月内,消费锐减21%。许多城市的居民因采取与抗击新冠病毒有关的隔离措施而无法出门工作。不是所有雇主都能维持发放过去的工资额。中国最大的空缺职位搜索网站Zhaopin2月对8000名雇主的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受访者称,雇主开始缩减编制;6%的受访者回答说,工资支付开始延迟。
在劳动力市场不确定性上升的条件下,人们开始限制消费。中国2月汽车销量同比减少90%多,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减少55%。中国消费者所购买的星巴克咖啡(Starbucks)也减少了50%。与此同时,消费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发动机,去年拉动了60%多的DGP增长率。明显,对于因生产和实业活跃度下降而放缓的中国经济来说,消费应该成为能够拉动DGP增长的“救生圈”。
中国当局开始部分依靠放松居民和商界获得贷款资源的机会来刺激消费。银行下调准备金率,以便能够向中小企业发放更多贷款。中国央行年初就已经下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10个基点,下调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个基点。此外,监管机构呼吁各银行在6月底前不要把逾期债务列入不良债务之列。
各银行对监管放松的回应是下调利率。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把消费贷的利率从6%下调至4.4%,并把最高贷款金额上调到从前的3倍。地区银行也努力以更富吸引力的条件吸引客户。国投信达(北京)投资基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何晓宇(He Xiaoyu )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这样放松贷款资源获得机会将不仅为投资者和商界注入信心,也会为现在经历艰难时刻的普通人注入信心:
“我认为疫情主要打击了百姓的信心,当前出现了很多绝望、消极的声音,比如‘你还能上班吗?’、‘还可以领取全额工资吗?’等等。这种对人类心理的伤害不是简单就能安抚的,进而金融市场可能会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最终造成市场崩盘,因此我们需要落实措施来预防这种情况。当然,如果采取非常宽松的信贷政策,确实存在过热的可能性。但是这种‘热’实际上是在拯救危机的阶段性的‘热’,是在可控范围内的‘热’,我个人对此是持支持态度的。我们把这种‘热’看做是拉动危机的信贷繁荣,只有这种‘热’才能增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若是百姓都省吃俭用,准备过简朴生活,吃饱饭就在家里戴着口罩,公司也都在裁员,我想这并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景象。而且与其担忧‘过热’,‘过冷’和‘经济衰退’恐怕才是当前我们更应该忧虑的,因为全球或将迎来巨大的经济衰退。另外,中国作为统一管理的国家,体制决定政府有能力把控事态的发展方向,我个人是非常相信这一点的”。
从另一方面说,贷款资源获得机会扩大会引起所谓次级贷款者流入——那些从前因不良信贷史或其它原因而无法获得贷款的人。按照中国央行的数据,2月消费贷短期借款减少到了640亿美元。现在当销售仍像过去一样缩减时,所发放的贷款金额再度上升,存在人们只是为过去的债务再融资的风险。
但专家们指出,在这种复杂形势下可能没有统一的正确解决方案。的确,存在信贷市场过热的风险,但需要这些刺激,以维持经济活跃。一切就像在医学一样:药物可能具有副作用,但仍然需要治疗主要疾病。何晓宇说,如果所有时间都在考虑,如何才能不发生经济过热或预算赤字,那么中国将会“缩手缩脚”,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中国应该更有魄力、胆子更大一些。因为当前中国的目标是要实现作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希望经济得以振兴,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主张中国应该在可控的范围内执行扩大财务预算。过去我们一直是比较谨小慎微的固定思维,但是在当前世界性危机的背景下,若是既担心‘过热’,又担心‘财务问题’,我想就有些畏手畏脚了。众所周知美国外债很高,却依然是世界超级大国。而中国不仅没有多少外债,反而还借出很多钱,包括我们现在是美国的最大债权人,所以我想我们完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外债。通过这次新冠疫情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若是全不出去旅游、工厂也大批停工,对全世界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应该有信心,提升胆量。像美国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人士都认为美国将衰退。但是后来根据美股指数来看,其经济还是在一直飙升。当时发生危机后,许多美国人也是为了省钱都不出门消费,呆在家里看电视。为此美联储采取了宽松的政策,包括救助金融机构,慢慢地将经济恢复过来,走到今天的。”
但过去的一些错误可能仍然值得考虑。中国在减持资产支撑证券(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ABS)。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国际金融投资集团捷信集团(HOME CREDIT B.V.)在中国的子公司——深圳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本周出售25亿元的资产支撑证券,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的最大一笔交易。这意味着,银行和其它信贷机构把消费贷的索赔权包装成综合产品,再出售给投资者。类似情景曾经在2007年至2008年前在美国上演——银行几乎为所有人发放抵押贷款,再以复杂金融产品担保债务凭证(CDO)的形式出售这些贷款。当时一切似乎处于控制之下。人们轻易就能获得贷款,银行再把贷款打包出售给投资者,把低息流动性重新返还给自己,同时冲销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务。担保债务凭证(CDO)本身的信用评级很高。内部是什么——任何人都不担心。从纸面上来说,一切看上去完美、安全。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仍然爆发了。虽然专家说,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国保持着世界领导地位,现在在实体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深思熟虑的态度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