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制造”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如何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擦亮“苏州制造”品牌?

针对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大而不强、大而不新、大而不响”等问题,苏州将采取何种对策、实施哪些行动,又有怎样的配套措施跟进?

3月22日,苏州擂响战鼓:《“苏州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的若干措施》同时亮相,为构筑“苏州制造”品牌新优势勾勒出清晰的“线路图”。

跳出苏州看苏州。“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无论是航空航天,还是远洋科考,或是大名鼎鼎的鸟巢建筑等,但凡国家的重大工程项目,几乎都能见到“苏州制造”的身影。可以说,“苏州制造”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

从上世纪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今天的全国工业大市,“苏州制造”的崛起堪称一个奇迹。

苏州工业经济拥有35个工业大类、167个中类和489个小类,有16万家工业企业(包含世界500强400多个项目),是中国制造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稳居全国城市前三,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51%和55.7%,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772家,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制造业是苏州经济社会的“基本盘”,也是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苏州制造”只有主动求变,找准新发展阶段定位,才能于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翻看“三年行动计划”,苏州锁定的“小目标”实实在在——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专业化水平高、竞争力强的“苏州制造”知名企业;

打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质精良、美誉度好、市场占有率高的“苏州制造”品牌产品;

攻关一批制约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关键核心技术;

制定一批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苏州制造”标准。

而且,“一批”不是虚数,譬如,到2023年将突破30项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新增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企业技术中心500家,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9000件。

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必须同频共振,才能形成最大合力。为此,苏州为“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配套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发千千万万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譬如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做大做强,根据营业收入上台阶、技术创新水平领先性等指标给予企业最高1000万元奖励等,以“真金白银”引导企业勇于创新,破解现实难题。

来源:江苏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