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梯厂商在中国发力中低端产品

日本电梯企业正在调整业务体制。近期,日立制作所计划将台湾的大型企业收为全资子公司。此外,三菱电机将于4月重组以电梯为中心的楼宇系统业务,全面涉足生产、销售和维护。这些日本企业瞄准的是深度挖掘世界最大市场中国。将加深当地子公司和自身业务之间的合作,力争进一步扩大盈利基础。

花3年时间将永大收为全资子公司

子公司台湾永大机电工业将成为日立的全资子公司。日立此前持有永大机电已发行股权的逾7成,但随着在2021年11月的永大临时股东大会上通过议案,日立将取得剩下的近3成股份。经过当局批准,预计到2022年4月前后完成手续。永大针对日立将其收为全资子公司表示对两家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日立于1966年在永大成立之后不久便展开业务合作,一直维持合作关系。2019年曾想要取得全部股权,实施了TOB(公开要约收购)。但当时的TOB低于预期,完成后的出资比例包括间接持股在内仅为4成,之后分阶段取得股票,到2020年掌握了过半数。自TOB启动过去约3年,终于为全资子公司铺平了道路。

另一方面,三菱电机4月将承担电梯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楼宇系统业务,整合到主要涉足维护服务的核心子公司三菱电机BULIDING TECHNO-SERVICE。公司名称将改为“三菱电机Building Solutions”,转向从开发到生产、销售、维护一条龙涉足的体制。销售额按2020财年(截至2021年3月)的单纯相加计算约为4000亿日元,员工约为1.3万人。

日立在一体化运营上领跑

电梯业务主要分为新设备的安装和维护这2项。三菱电机1954年设立BULIDING TECHNO-SERVICE,后来维护部门独立出去,以新装和维护的分工体制拓展业务。但是,采用同样运营形态的日立于2014年改为一体化运营,三菱电机也在2019年开始讨论。在此前的体制下,存在并未将维护经验充分应用于新产品设计等弊端,“如果坚持分工模式,今后难以实现增长”,三菱电机的专务执行董事松本匡指出。于是决定重组。

日立和三菱电机这两家企业瞄准的是在世界最大的中国市场强化基础。据悉,中国的电梯新装需求占到世界的一半以上。三菱电机预测称,2020年度到2025年度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6.6%。份额首位是日立,三菱电机也是优势企业之一。

日本企业以高端产品为主,但在中国,近年来“西子”和“康力”等当地企业迅速增长。今后为了保持稳固的立足点,强化与中国厂商竞争激烈的中低端机型、以及拓展以内陆为中心的三四线城市成为关键。

在此背景下,日立认为永大是今后增长不可或缺的拼图之一。永大在中国大陆以中低端机型为主。日立楼宇系统公司的社长光富真哉强调,“收为全资子公司后可以统一采购零部件。首先在成本方面有望取得明显的协同效应”。此外,他表示“为了扩充产品线等,已开始展开深入的讨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

在中国加快扩大维护服务

要提升盈利能力,如何推广维护服务也成为重要的因素。中国的维护专业公司较多,与日本不同的是,电梯企业的维护比率较低。从自身电梯的维保合同签约率来看,日立和三菱电机均仅为5成左右。在中国安全意识提高的背景下,日立楼宇系统的社长光富表示“增长空间巨大”,寻求开拓需求。

日立和三菱具有优势的是远程监控和预防维护等能发生企业特有经验的领域。三菱电机专务执行董事松本强调,通过业务重组“将易于在海外推广在日本国内积累的维护经验”,对于在中国等地扩大维护服务显示出积极态度。

围绕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夏季出台了被称为“三条红线”的房地产融资监管政策。以此为契机,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强,恒大集团的债务违约危机动摇了房地产市场。

不过在行业内部,大多数观点认为实际需求今后仍将保持坚挺。三菱电机楼宇系统海外事业部的部长森日出树表示,今后的电梯市场“虽然将放缓,但市场仍将增长”。不过,不仅是当地企业,与美国奥的斯全球公司(Otis Worldwide)、芬兰的通力公司(Kone)和瑞士迅达控股(Schindler Holdings)等世界巨头的订单竞争也在激化。对于此前在中国构建牢固业务基础的日本企业来说,打造新的盈利模式也不可或缺。

来源:RCEP中文网